星期五, 9月 01, 2006

勇闖天關

以 安哥 暫定的書名寫下我此行心得:


智兼備妙夥伴,
入千山萬壑間,
下第一眼前立,
關險阻齊體驗。



好朋友們給點意見,讓我修改一下吧...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星期三, 8月 02, 2006

【旅行日記】10/18/2005 (二) Gorak Shep -> Kala Pattar -> Lobuche

Gorak Shep (5140m) -> Kala Pattar (5545m, Peak 5635m) -> Lobuche (4910m)

昨天半夜不曉得從哪裡竄進的冷風吹得前額直痛。早餐馬鈴薯聞起來有煤油混著燒焦味,讓整個胃口變得更差了,勉強吃了水煮蛋,強打起精神準備早上三個小時的登頂。

七點出發,因為高海拔的關係太陽尚未出現,陽光還沒照到的陰影下格外的冷,昨天還熱得像沙漠的整片白沙,現在卻被霜凍得有如水泥般堅固。穿過白沙區,才剛爬上坡就發現一群圓滾滾的雪雞,或許是因為這裡沒人會傷害牠們,絲毫不怕人的可愛模樣,讓大家都有個開心的出發。:D

太陽正從山頭升起
太陽正從山頭升起


太陽慢慢高升,坡面上的陰影也逐漸低移,我們隨著陽光移動也一步步往上爬,身體也暖和許多。但眼前四、五百公尺海拔差的上坡路卻像是無窮盡,在這個高度上,每一步都像是拼了命在呼吸。走了約1/3處,回頭一望 Gorak Shep 似乎已遠在腳下,而底下的各國隊伍也正魚貫而上,大家的目標都是 Kala Pattar (Black Rock)頂。才回頭,發現前方隊友離我已遠。前方不遠有另外一隊伍,腳步跟上後,發現是一來自日本的隊伍,當下決定跟著他們的步伐,一方面是不覺得孤獨,一方面也不覺得累,就這樣一步步隨著他們的步調行進、休息。不曉得第幾次停步休息時,他們才發現多了一員。我這才自我介紹來自台灣,寒暄幾句後大家又繼續前行,就這樣我隨著他們的腳步一步步邁向 Kala Pattar 頂上平台,也許是他們的年歲比較年長,腳步也比較沈穩些,跟在後頭的我似乎沒覺得累。上了平台後,我特別向他們道謝,很高興可以和他們一起到達這裏。

哈!我終於到達 5545m 的 Kala Pattar 啦!

@Kala Pattar 寬景圖
@Kala Pattar 寬景圖


Black Rock
Black Rock


大部分的隊伍幾乎都在此完成行程並折返。但,看到先行的伙伴已經有人爬上前方峰頂,於是,我又繼續向 5635m 的 Kala Pattar Peak 邁進。或許是因為精神太過興奮,我忘記了身處於五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半跑半跳地大步在黑石堆上跑跳。沒跑多遠,忽然腸胃一陣翻騰,當下覺得應該放慢腳步,沒想到我這一跑種下了接下來的惡因。

@ 5635m 看聖母峰
從5635m看聖母峰 左邊那座才是




僅容兩人錯身的窄小岩頂上,風大到隨時可把人吹下另一邊數千公尺深的峭壁懸崖,讓人不得不把身子貼近地面爬進。好不容易上了 5635m 的峰頂,我們自然是不能忘記「到此一遊」的登頂紀念照,看著最臭屁的 Gordon 冒著生命危險揮舞著國旗,我忽然覺得好像看到奧運金牌升旗典禮一樣,實在令人動容,爬到這裡來的台灣人沒幾個,能記得帶國旗上來升旗的應該又更少吧。底下幾個韓國人看到我們囂張的行徑,似乎都恨得牙癢癢的。不過他們也沒認輸,竟然還有人拿了小風箏準備在這放風箏,一台小車面積不到的平台,他也算是藝高人膽大啦~ 只是一直到我們下來了,還沒看到風箏起飛就是了。我想他風箏放起來後,應該沒幾秒鐘後也會被風箏拉飛吧,因為那風實在太大了...風rz

風勢越來越強,讓大夥不得不往下移。這風大概是我這輩子截至目前為止遇過最冷冽的,好像可以從前額吹透腦後一樣,吹得我頭痛欲裂,實在難受。在 5545m 處勉強完成團體照後,忍受著持續襲來的強風,我只想快步下山。才走沒多久,我就覺得腸胃直翻騰,一路上我就這樣忍著下山。好不容易趕到 Gorak Shep,才一到 Tea house 前,我終於再也捱不住五臟六腑在體內翻騰,一陣嘔吐。由於早上沒啥食慾,吐得我連膽汁都翻出來了,只覺得全身忽然虛軟無力。

中午全無食慾,勉強喝下一些從台灣背來的海帶芽湯,下午準備趕回 Lobuche。把全身家當都交給雪巴之後,又再次忍著強風,憑著一根登山杖,腳步虛浮地跟著前面隊友在山徑中上下,腦筋一片空白,只是朝著 Lobuche 前進。才一到 Lobuche 整個人好像攤了似的,只喝了點熱水,馬上爬進房間睡覺。晚餐,身體實在虛到一點東西都不想吃。夥伴好心幫我準備海帶芽湯,或許是因為這湯帶些鹹味又不油膩,勉強總算是吃進一些東西。慶幸當初自己沒因為行李超重,把這些湯包丟在台灣,要不然現在大概也沒湯救命了。湯才剛下肚,我馬上又倒頭就睡。

星期一, 7月 31, 2006

【旅行日記】10/17/2005 (一) Lobuche -> Gorak Shep <--> Everest Base Camp (EBC)

Lobuche (4910m) -> Gorak Shep (5140m) <--> Everest Base Camp (5364m)

用完早餐, 7:00 準時出發前往本次路程最高的落腳處 Gorak Shep ,河谷凹地還沒有曬上陽光的地上,都還可以見到昨夜留下的霜雪,小溪的靜流處甚至結了一層薄冰。從 Lobuche 到 Gorak Shep 這段路上,自河谷低地吹來的風冷得刺骨,吹得實在令人難受。這段路,發現頭部保暖極為重要,要不這冷風吹來很容易讓人生病。進入雪線景觀大夥不敢輕忽,紛紛祭出法寶 - 太陽眼鏡 避免雪盲發生。

經過了一段不斷上上下下折騰人的路,總算是看到了 Gorak Shep 就在前方不遠,看得到目標,就讓人踏實許多。看著腳下的 Gorak Shep 心中真是萬分感動。夥伴們雖然身體狀況百出,但總算也都平安到達。

Gorak Shep 就在腳下
Gorak Shep 就在腳下


行前從一些旅遊資訊得知這水質狀況不佳,因此中餐時不敢點一些湯湯水水的食物,於是點了 Fired Potato with egg。不曉得是自己敏感,還是雙頰被冷風吹到有些麻痺,這馬鈴薯吃來好像有些霉味。XD 待雪巴們也用餐完畢後,12:30 又啟程出發前往 EBC。正午陽光下穿過 Gorak Shep 前面的白沙地,讓人有踩上沙漠的錯覺。經過了一池雪融後的湖水,出現在眼前的是前往基地營的必經之路 - 一整片大碎石區,說是走在碎石路上其實有些失真,倒不如說是在大石上跳躍前進還比較真切些,有時候稍一不慎就會滑步,實在令人心驚。

看著聖母峰越來越近,甚至像96年救援直昇機的殘骸就在坤布冰川 (Khumbu Icefall) 上。大夥都迫不及待開始留影紀念,我們背上來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總算有機會拿出來飄揚在喜馬拉雅群山圍繞下。由於基地營並無明顯界線,再加上走到坤布冰川底部來回需時六小時,在這五千多公尺的稀薄氧氣裏(空氣中氧氣含量約剩下海平面的50%),大夥當下決定折返,以保留體力明早再戰 Kala Parta。回程路上,忽然雲霧大增、冷風已起,直吹得令人難受,眾人趕忙在太陽下山前回到 Gorak Shep。趁著還稍有陽光,眾人一回到 tea house 就急忙躲近餐廳外的玻璃溫室休息,曬了一整天太陽的溫室裏溫度比外面高了幾度,難怪一堆子人都擠在這休息。

簡單溫室卻十分暖和
簡單溫室卻十分暖和


太陽才剛消失在山頭後,霎時間溫度馬上驟降,眾人紛紛起身添衣或離開回房。本以為在 Gorak Shep 只有大通舖可以過夜,沒想到竟然還有兩小床的獨立房,看來 Krishna 對我們的安排還真是無微不至,也感謝趕在隊伍前面先到 Gorak Shep 幫大家預留房間的 Dili 雪巴。

想到早上一同出發,準備直攻 Kala Parta 即刻下山的香港四人組,不曉得是否已經完成目標,又回到 Lobuche 了呢?這一路 4910m 到 5545m 的急升挑戰,實在令人佩服,也祝福他們能夠成功。

星期五, 7月 28, 2006

【旅行日記】10/16/2005 (日) Dingboche -> Dughla -> Lobuche

Dingboche (4350m) -> Dughla (4620m) -> Lobuche (4910m)

或許是因為身體不適再加上海拔高度的關係,不曾在半夜醒來的我,竟然也醒了兩次。昨晚 11:23 醒來到室外茅廁,發現月亮圓的嚇人,夜空中一朵雲也沒有,白亮亮的月光照在地上石板,簡直就像是超大水銀路燈一般。夜裡,外面的溫度沒有想像中冷,而我的喉嚨也舒服多了,摸摸了自己的額頭,燒似乎也退了。凌晨 4:55 又醒了一次,可能睡夠了,一直躺到五點多起床都無法再入眠,喉嚨雖然還痛,但精神已經好多,心裏打算和 Krishna 商量,如果今天上 Loboche 身體狀況不行,再往下移動吧。

用過早餐覺得身體狀況比前一兩天好多了,於是又跟著大夥出發。早上這段從 Dingboche 到 Dughla 算是緩坡,腳步放緩一切還算 OK 。原本脖子上的圍巾暫時拿來遮住口鼻。一方面防止冷風吹襲,一方面則避免吸入太多塵土而造成喉嚨發炎惡化,只是在這4千多公尺的海拔上更覺氧氣不足。

離中午落腳的 Dughla 不遠處,因為一路都循著隊友的腳步慢行,再加上自己可能缺氧而反應遲鈍,一不小心卻踩上了前人閃避過的新鮮犛牛糞。惹得 Yubo Ran 雪巴在旁偷笑~ 這算是我來到 Nepal 的第一發了,果然沒有一個人可以躲得過這一路黃金鋪地...orz

上升坡正在前方等著我們
上升坡正在前方等著我們


中餐食慾正常,身體狀況總算是慢慢恢復。備起了口罩、暖暖包和外套帽子,果然是比較不怕風襲,眼前一大段上升坡,走來需要個把鐘頭,再加上氧氣稀薄,感覺好像在月球上太空漫步,腳步說有多慢就有多慢,好像能體會當初阿姆斯壯月球漫步的感覺。路上遇到了一隊來自香港的隊伍,也正在努力爬著,很難想像在香港的他們怎麼會對爬山那麼熱衷...好不容易爬上的坡頂,迎接我們的是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瑪尼石堆,少數幾個有名有姓、有碑文,而更多的是無名碑記憶著無名勇者。我也隨著 Krishna 撿起地上小石,堆上紀念 Scott Fischer (註一) 的瑪尼石堆,以表敬意。

座落坡頂的瑪尼石堆
座落坡頂的瑪尼石堆

休息中的雪巴夥伴
休息中的雪巴夥伴


大夥休息一陣後,繼續接下來 90分鐘左右的緩坡路程,沿路上白石遍地,再加上兩旁高山白雪靄靄,適當的太陽眼鏡是必要裝備。否則雪盲、暈眩等症狀,恐怕會影響行進時的安全。

總算看到 Lobuche
總算看到 Lobuche


到了 Lobuche 心中大石總算放下,除了喉嚨痛不大想說話之外,精神尚佳,一切應是 OK 。坐下後喝著熱檸檬茶,碰上了路上相遇的香港四人隊伍,聽著他們明天準備上 Gorak Shep (5140m) 然後直攻 Kala Parta (5545m) 下山的計畫,心中除了佩服之餘,也心生羨慕。羨慕他們明天即可完成下山,早日脫離苦海 :P

Lobuche 所在高度已經超過林線,再加上這幾年來 EBC 路線的健行者數量大增,使得可用木材早已用盡,於是火爐裡燒的燃料就以曬乾牛糞為主,聞來實在有些嗆鼻,但想到室內外溫差極大,也就沒啥好抱怨的了。

晚餐時,來自美國的兩位年輕醫生,正幫來自世界各國的健行客們義診。由於藥物資源缺乏,經過診斷後,醫生們會協助健行客判斷自己帶上來的藥物是否適合服用,再給予施藥的建議。至於準備下山的健行客,也可以將自己沒用到的藥品捐給這些醫生,讓有需要的人有藥使用。



註一:1996年五月聖母峰上 75mph 的風雪暴奪走了12名登山好手的生命,Mountain Madness 的領隊 Scott Fischer 也名列其中。在此之前 Fischer 已經多次完成 K2 和 聖母峰登頂任務。

【旅行日記】10/15/2005 (六) Dingboche <--> Chhukhung

Dingboche (4350m) am7:20 -> Chhukhung (4730m) am10:30~12:00 -> Dingboche (4350m) pm13:30

今天是另外一次高度適應日,一早醒來整個人的狀況不是很好,看來前天在 Deboche 冰水洗頭的後遺症開始發作。整個人頭痛、頸部僵硬、四肢無力,已經搞不清楚是感冒還是高山症,高山症的可怕也在這。因為擔心症狀惡化,我也開始服用丹慕司(Diamox)。

回首Dingboche
回首Dingboche


上午的行程預計從 Dingboche 前往 Chhunkhung 定點來回,因為是一日行程所以大夥幾乎輕裝出發。我的頭腦有些混沌,幾乎是低著頭前進,兩旁的景色對我而言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只記得冷風從河谷吹來,雖然是大太陽底下前進,遮陽帽加上頭巾似乎不夠,讓人直想趕緊躲進室內。

好不容易在恍惚間到達 Chhunkhung,在中午休息的餐廳裏恰巧碰上六位喇嘛在進行法會、誦經,雖聽不懂經文但依然能夠感受其中莊嚴氣氛。只是喇嘛們不如我們想像地那般不食人間煙火,餐廳老闆娘供養喇嘛們的竟然是讓我們看了口水直流的可口可樂,而且還是兩公升裝的...orz 甚至還開了罐冰啤酒要供養坐鎮其中的大喇嘛,可能是面對我們這群一旁等著用餐的閒雜人等,大喇嘛只是笑笑婉拒。

正在誦經的喇嘛們
正在誦經的喇嘛們


午餐後,我們早早就回到 Dingboche,我這才發現 Dingboche 這風勢明顯較弱,在這裡造村實在是上選。回來後,直到晚餐前,整個下午我幾乎都在床上躺著。

晚餐時刻,眾人圍著餐廳中央火爐齊聚一堂,火爐除了具有煮水功能,廢氣管也繞著室內提供暖氣來源。實在是一物多用,即便是眾人棄置的紙屑、果皮也成為燃料來源,資源利用絲毫不浪費。美中不足的是室內總飄著一股燒柴味。

因為我喉嚨痛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已發燒至38.5度,Krishna建議我明早不要再隨伙伴們移昇到更高的 Loboche。想到好不容易已經走到這,剩下沒幾天的路,實在有些可惜,於是我請求 Krishna 是不是明早看情況再決定。

吃了夥伴帶來的退燒與消炎藥,再加上枕了一個暖暖包在頸後,忽然覺得輕鬆不少,咳了一口髒痰後,整個人好像舒服許多。睡前按摩腳底的喉嚨、氣管相對位置,期待明早能一切順利。

星期日, 6月 18, 2006

【旅行日記】10/14/2005 (五) Deboche -> Pangboche -> Shomare -> Dingboche

Deboche (3770m) -> Pangboche (4000m) -> Shomare (4010m) -> Dingboche (4350m)

今天就要突破台灣最高的玉山海拔高度了,出發來尼泊爾前曾到合歡、雪山做了高度適應,基本上接近這個高度應該還不是太大問題。但是,今早起床後發現喉嚨有些不舒服,很像是要感冒的前兆,不確定跟昨晚洗頭是否有關係?

到了這個高度,植被林相明顯不同,長期曝露在陽光下行進,適當的太陽眼鏡成了最佳保護,畢竟長時間在大太陽下活動,還是小心為上免得造成日後困擾。低頭走路時發現自己的右手似乎晒得比較黑,可能是因為我一直用單手拿登山杖的緣故。至於為什麼只用單邊的登山杖,這說來又話長了,因為從台北飛加得滿都的這段航程中,我的一雙登山杖硬生生地從綁妥的大背包中給人抽走了一根,還算那個拿走的人有良心,還留一根給我...orz

這一路上「阿嬤到不了」換了許多面貌示人


回首來時路


我發現山上的孩童普遍缺乏教育機會,這點跟台灣山地部落相似,學齡前的孩童幾乎在家裡玩樂,一路上總可以在鄉間住屋、房舍前遇到在屋前玩耍的孩童。而父母可能忙著農忙、經營山屋甚至是到外地工作。這似乎是住在高山地區的宿命。

靦腆的小男生


樹也悄悄換上黃衣


令人倍感幸福的新鮮蔬菜


一路上我們沿著 Imja Khola 河谷前進,經過了 Pangboche ,中午前已來到 Shomare 休息用餐。即便是正午時刻,陽光照不到的陰影處也只有攝氏11度,而陽光下則是攝氏23~24度左右,這樣的溫差讓大夥刻意在陽光下一邊享受暖陽,一邊等待午餐。

趁著正午就地利用雪水盥洗的年輕雪巴們


午餐休息後,等在我們前面的是300m海拔高度的好漢坡,雖然平常ㄧ口氣爬300m不是難事,但在這4000m高度走起來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真的是要一步一腳印,穩穩當當地走每一步,光耍嘴皮子可是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們從雪巴們身上也學到了高山登高的要領,雖然沒能像他們一樣健腳,但至少也體會了怎麼讓自己不會那麼氣喘吁吁。步幅小,踩穩才走,趁著抬腿懸空時讓腿輪流休息,多少也能節省一些體力。

一路上我們還是遇到了許多犛牛隊伍,到了這種高度即使犛牛也常氣喘吁吁。Krishna告訴我們雖然犛牛在高山上適應力極佳,但通常母牛極少擔任馱獸的角色,大部份都由公犛牛擔任負重較多,而母牛可能就在家協助農事或者照顧小牛。

太陽下山前我們陸續到達了 Dingboche ,放下了行李和背包,因為離晚餐時間還早,嘴饞的我們考慮將背上山來的泡麵煮來當點心吃,在這個地方能夠吃到這等台灣美味。啊~讚啦!
就連 Krishna 和雪巴們也跟我們一樣吃得不亦樂乎,這些泡麵從台灣一路跟著我們來,也算值得了啦 :P

今晚的可愛小床


因為離晚餐時刻還早,於是我們和雪巴們相互尬歌相競,兩方人馬輪流唱自己的民謠,大夥一起打拍子,整個場面實在熱鬧。雖然尼泊爾民謠我聽不懂,但是旋律卻別有風味。從雪巴們唱出時而悠揚、時而婉約、時而高亢的樂曲,似乎也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自然、豐富的情感。

夕陽抹紅了雲彩


有時像燒紅的炭火


短短的數十秒 一切又回歸平淡

【旅行日記】10/13/2005 (四) Namche -> Sanasa -> Phunki Tenga -> Tengboche -> Deboche

Namche (3450m) -> Sanasa (3600m) -> Phunki Tenga (3250m) -> Tengboche (3860m) -> Deboche (3770m)

一早起床,和一大群日本中老年組成的隊伍搶占餐廳間用餐。用過簡單的穀片加牛奶、土司薄片,頂著山頭上的微光,大夥出發前往今天的目的地 Deboche。

陽光正悄悄灑在遠方的 Kongde Ri (6187m)上


路途的前半段還算輕鬆,太陽逐漸高昇,溫度也跟著升高。被曬乾的山徑也因為過路健行客和犛牛而塵土飛揚,讓人時時掩口呼吸。遠方山形奇特的「阿嬤到不了」(Ama Dablam, 6812m)則一路伴著我們。

背景就是山形特殊「阿嬤到不了」(Ama Dablam)


雖然尼泊爾國民所得不高,飲食中更難得見到大魚大肉,但這幾年在國際環保團體與政府的努力下,薩迦瑪塔國家公園(Sagarmatha National Park)內的居民對於保護當地野生動物也是投入不少心力。

有著獠牙的麝香鹿(Musk deer)


將哈達繫上五色風馬旗的西方健行客


從3450m的Namche走緩坡上 Sanasa (3600m) 後,又是一段穿梭於松林中的之字形下坡路,相較於爬坡上山,下坡路考驗著每個人的膝蓋強度。

好不容易我們來到了Phunki Tenga (3250m),也到了中午休息時間。每個人紛紛把自己負責背負的台灣罐頭拿出,準備替自己中餐加點菜。:P

等著中餐上桌的片刻,Krishna告訴我們隔壁剛騎馬下山的喇嘛,正是 Tengboche 喇嘛廟的仁波切,仁波切正要去他所轄的 Namche/Thamo/Theme 等地視察。透過 Krishna 的溝通,仁波切接見了我們這群來自台灣的城市鄉巴佬,並接受我們獻上哈達供養。大夥雙手合十向仁波切致意,仁波切也一視同仁幫每個人祈福祝禱,還給了我們像仁丹的丹藥。我嚐了丹藥的味道,有點像是已經放到快沒有味道的翹鬍子仁丹。但這經過仁波切加持過的丹藥,想必一定讓每個人都可因此增加一甲子功力,這下子要完成行程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啦 :D

午餐過後,就要開始今天相對而言較累的一段路,從3250m走上3860m的Tengboche,所幸充分休息之後,再加上台灣罐頭、仁波切加持的雙重補充體力後,這段路對大夥來說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了。不知不覺大家已經走到了3800m以上的海拔高度。

就在大夥都走得覺得該休息的時候,道路上頭不遠已經可以看到迎賓門,才穿過門,出現在眼前的正是坤布地區最知名的 Tengboche 喇嘛廟。哈~總算快接近今天的落腳處啦!

喇嘛廟前的一大片草地,有來自世界各國健行隊伍的帳篷。有些人正在炊事,有些人則倚在躺椅上欣賞風景,好不愜意。

看著遠方的雪山群鋒,世界最高的聖母峰也在其中。霎時間我忽然覺得一切似乎有些虛幻,以前在書本、螢光幕所看到的世界第一高峰,如今就在眼前。是的!就在我的眼前!那種感覺有些真實又有些虛幻。沒想到我竟然能夠在此親眼看到聖母峰。實在覺得感動 :~)

聖母峰當背景的最佳營地


雖然仁波切不在寺內,小喇嘛們也趁機偷懶去踢足球了(高山上的世界盃?:P)。但既然都來了,怎麼能錯過參觀機會呢。大夥寺前廟後到處穿梭,活脫脫地真是典型的觀光客看熱鬧 XD


Tengboche 喇嘛廟


上達天聽的法輪


仁波切出門雲遊...


心靈之窗


Tengboche有著許多設備完善的Tea house可供餐宿


天色漸黑,離我們今天的住宿地點還要20分鐘路程,我們只好不捨地離開 Tengboche,趁天黑前繼續趕路至 Deboche (3770m)。路上,看到一對黑身白肚、身形靈巧的雪貂,還來不及拿起相機,機靈的牠們一溜煙地就消失在矮林間。

來到了 Deboche ,落腳的 Tea house 前一大片露營草地上,一群來自美國的健行隊伍正在打板球,這令我們這群氣喘吁吁的肉腳,實在不得不佩服他們竟然還有體力又打、又跑。

吃過晚餐,忍受不了幾天來都沒洗澡,舀起四瓢冷到骨子裡的冰水,用最快速度完成洗頭任務。拿著毛巾、挨近室內暖爐,享受短暫的輕鬆時刻。(也種下往後幾日痛苦的因)

星期三, 3月 22, 2006

想要中文健行資料何處尋? 這裡有

小莊花了許多時間想要幫 Krishna 宣傳。實在是這一路上 Krishna 和他的雪巴(Sherpa)們對我們照顧可說無微不至,令我們總想為他們做些甚麼。

再加上許多朋友都黏著小莊打探健行的消息,於是乎小莊和友人一起幫 Krishna 製作了這樣的中文頁面。真的值得大家去參考一下。 請按我

星期四, 2月 02, 2006

【旅行日記】10/12/2005 (三) Namche -> Thamo -> Thame -> Namche

登高山避免高山症的三字訣就是「慢、慢、慢」。今天正是我們在超越海拔三千公尺的第一次高度適應日,目標是前往海拔比 Namche (3450m) 高約350m的 Thame (3800m) ,進行一日來回適應。


雖然今天的路程還算平緩,但是回來距離遠,所以我們也是一大早就出發。出發時,陽光才正慢慢灑在座落於山坡上的旅館、山屋。



人們開始了一天的作息,而我們也開始一天的健行活動。離開Namche之前經過了一間喇嘛廟,入境隨俗我們也不忘為自己祈福。在尼泊爾無論是本地人或登山健行客,總是會轉轉經輪讓經輪上的六字箴言咒隨著轉動而上達天聽。


山坡上是一個採石場,由於物資缺乏,能就地取材自然是減少背負上山的人力、獸力。早晨的太陽底下一群工人正認真地敲打著,看起來像是取得石作為建材。一旁的犛牛則悠閒的吃著草。

經過幾個山路轉折,前面的夥伴忽然興奮了起來,原來是一對麝香鹿(musk deer)正從山坡上下來,麝香鹿在國家公園園區內是被保護的物種,而當地人也見怪不怪。我們相視約二三十公尺,數十秒光景,牠們就轉往河谷消失在我們眼前。

由於這海拔還在三千多公尺,因此林相仍算豐富,有許多松柏類與多刺植物。十月中旬的山色點綴上些許紅與黃,實在感受不到即將來臨的雪季。路上 Krishna 教我們認識了一種松柏類的植物 - Juniper,有點像是台灣的檜木,葉子有種特殊的香味,聞起來似乎有些提神作用。


我們在第一個小村前的瑪尼堆旁稍事休息後,繼續沿著下坡路走著。走到V型山谷的最低點,前方有座城門樣的藏族佛教迎賓門,門中兩側牆壁繪滿了佛像,藻井位置也畫上了數個曼陀羅,兩旁還有色彩鮮豔的經輪,算得上是豪華級的。在這資源缺乏的山區,人們的虔誠信仰卻失毫未減。


穿過迎賓門,走過了一座溪水清澈的小橋,又走了一公里多的緩坡,我們看到了前方 Thamo,而今天的折返點 Thame 則在遠山的背後等著我們。Krishna 事先安排好的熱飲已經在 Thamo 等著我們,夥伴們分享著從加德滿都帶來的巧克力和糕餅,伴著熱奶茶先墊了一下肚子。


起身後,我們繼續頂著正午的大太陽前進,雖然目標似乎就在不遠,但是躲在山後的 Thame 卻不見蹤影,讓人走起來直覺得疲累。


沿著雪融成溪的河谷前進,河水澄澈卻一點可見的生命力也沒有,沒有魚、亦沒有蝦,可惜了這乾淨的水質;但想到這河水來自終年積雪的雪山,也就不難理解。往 Thame 途中必須經過一座跨越深切河谷的鐵橋,橋邊的石壁上有著彩繪的神像,護佑著往來旅人平安,橋上旅人所綁的哈達與經幡飄盪著,似乎是感謝鐵橋座落此處讓眾人不用再經歷涉水的危險。走過橋上,挾著冷冽水氣的強風吹得人只想快步通過。

才過鐵橋,抬頭一望又是一段「之」字型殘酷上坡等著我們。用距離換取坡度的「之」字路雖然已經不再陡不可攀,但被犛牛和登山鞋踩到乾鬆的黃沙路,一不小心就讓人滑了下來,這段路讓人走得口乾舌燥、滿頭大汗。走到半山腰處,一個彎轉進了陰涼處,沒有了陽光,溫度馬上驟降,才剛脫下了登山外套,馬上又得穿起來了。


「之」字上坡路結束後,大約又是20分鐘的緩坡,腳邊三、五公尺的冰冷溪水從雪山上滾滾而下,潺潺水聲伴著稀疏樹林中的不知鳥鳴,令人覺得心曠神怡。看到 Thame 就在前方不遠,頓時間腳步也輕鬆起來。

一到了落腳休息的山屋(tea house),眾人馬上坐臥在屋前的大草皮上,享受溫暖的陽光,脫下了厚重的登山鞋、襪,讓雙腳稍微透氣,早上一段步行後享受片刻輕鬆,實在快活。用完午餐後,考量到回程時間,除了 Mike 和 Gordan 在 Dilly雪巴陪同下,準備繼續上走到 Thame 的喇嘛廟,我們其餘的人則決定先走回程到 Namche。


回程路上,陸續遇到了正在「之」字上坡路段氣喘吁吁的外國旅者,隊伍還有背著鍋碗瓢盆、帳篷睡袋的挑夫,看來應該是準備今晚在 Thame 落腳露營的隊伍。途中也遇到許多犛牛行旅,其中一位趕犛牛的老哥看到我身上掛著相機,還主動跑來找我,一陣比手畫腳之後,我才了解他想請我幫他拍照。只可惜我這傳統相機,沒液晶螢幕能讓他馬上看到鏡頭前的自己,讓他頓時覺得失望,也讓我帶著歉意離去。只好把他老兄的照片登在這裡,算是一種補償吧。

快回到 Namche 時,天氣逐漸轉陰,再加上天色漸暗,眾人怕待會摸黑又淋成落湯雞,只好加緊腳步,趕在下雨前回去。放下了背包,眾人趁著晚餐前上街進行最後採買,補足了禦寒裝備和餅乾糖果;因為離開了 Namche ,再上去的村落要採買可就不容易了。